江西:着眼“深、精、远” 打通扶贫金融“血脉

  新华社南昌6月4日电(记者吴锺昊)“现在村民跑的路少了,货也卖得快了。”江西省鄱阳县的农资店老板查胜炉说。

  2018年,在外务工多年的查胜炉回乡开了一家农资店,但当时进货收账都只能使用现金。农业银行网点得知后,为他开通三农电商平台“e农管家”及农行收款码,让村民可以在家用手机下单等货上门,解决了农资店的支付难题。

  过去,贫困地区缺乏金融基础设施,村民去乡镇取一次钱要花半天时间。随着金融普惠体系不断健全,这样的情况已逐渐成为历史。

  近年来,江西对全省1493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乡镇全部落实了责任银行,在全省3058个贫困村建成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率超过96.4%,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转账、消费和小额取现等服务。

 

  “打通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不仅要延伸金融设施,更要下沉金融服务。”江西省金融监管局局长韦秀长说。

  采取“一月一村,整村推进”的模式,江西多地农商银行探索将每个行政村的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个集团客户进行管理,上门提供授信服务。

  在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茶垣村,农商银行的营销人员分成6个小组,挨家挨户介绍金融产品,逐户调查资金需求,并针对有需求的村民进行现场授信,两天时间,就收集了158户有贷款需求的客户资料,对其中60户完成了授信。

  “通过‘分片包干、整村推进’等措施,可以把金融资源配置到贫困地区重点产业和薄弱环节。”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孔发龙说。

  “农忙时可兼顾家里,农闲时过来做事。”余干县59岁的贫困户吴春先依托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打造的“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搭上了旅游扶贫大明湖万亩花海项目的快车,不仅作为股东参与果树种植项目分红,还可以上班增收。“相比于贫困户个人创业,产业扶贫风险更低。”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肖天星指出。

  油茶贷、脐橙贷、毛竹贷、光伏贷……近年来,江西金融机构聚焦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创新多种信贷产品,打造“金融+财政+产业”“金融+扶贫车间”等几十种扶贫模式,精准对接脱贫需求。

  “金融扶贫工作要因地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韦秀长说。

  通过建立结对重点帮扶贫困村工作机制,江西金融机构累计向269个深度贫困村及隶属县发放扶贫贷款36.9亿元,支持扶贫经济体215个,培育扶贫项目86个,引荐企业40家。

  2019年,江西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682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35亿元,增速高出全国平均4.3个百分点。

  今年2月12日,江西省上饶县企业耐普矿机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江西首家通过IPO扶贫绿色通道获批上市的企业。

  “我们申报8个月就上会审核,10个月完成发行上市,金融扶贫效果显著。”企业负责人郑昊说。

  以政策为抓手、以资本为纽带,强力推动国定贫困县企业上市挂牌,促进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是江西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金融举措。

  IPO扶贫帮助贫困地区自我“造血”,保险扶贫则强化其“免疫力”。

  2019年,5个“保险+期货”项目在江西落地,全部对接畜牧养殖产业,涉及6个贫困县。“通过购买价格保险,由专业机构运用鸡蛋期货进行风险对冲,帮助我们稳定生产。”九江市修水县金凤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阎军说。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这家企业鸡蛋库存无法运出。金瑞期货自主延续前期“保险+期货”方案为其保住3月疫情期间鸡蛋价格波动的风险。虽然鸡蛋现货价格下跌,但是期货公司为企业理赔24.9万元,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脱贫之后,我们将促进金融扶贫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韦秀长说,下一步江西金融系统将持续加大扶贫信贷资金投放,扩展融资渠道,稳妥推进“脱贫后返贫责任保险”“防贫保”等民生保险,织牢扶贫“兜底网”。

【编辑:田博群】

Copyright © 皇冠体育 版权所有    粤123456789-1号